Search

德國 x 柏林 x DDR

來過柏林的人都有感覺,一個城市宛如好幾個國家,在這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德國 x 柏林 x DDR

來過柏林的人都有感覺,一個城市宛如好幾個國家,在這有東西之分,雖然柏林圍牆已在30年前拆除,然而拆不掉的是,居民心中的圍牆。

傳統的東柏林完全由蘇聯佔領了40年,包括Friedrichshain、Hellersdorf、Hohenschönhausen、Köpenick、Lichtenberg、Marzahn、Mitte、Pankow、Prenzlauer Berg、Treptow、Weißensee,我們常在德國聽到的“Plattenbau”,便屬於蘇聯體制下的建築。

Friedrichshain和周邊的Mitte、Prenzlauer Berg和Kreuzberg,被視為柏林最fashion的區域之一,擁有無數設計和媒體公司,以眾多的Bar、Club和咖啡館著稱。

Bezirk Friedrichshain-Kreuzberg的低房租和大量空房,吸引了學生、年輕人和藝術家的注意。然而這一區的Kreuzberg又分成兩部分:有許多移民和激進分子的“SO 36”,和較為中產階級化的“SW 61”。這裡曾是柏林最窮的一區,也以高達30%移民和第二代移民而著稱,其中多數為土耳其裔德國人。 除了豐富的多元文化,卻仍然是高失業率和低收入的一區。

相較於東柏林,西柏林分別被美、英、法佔領。
美國佔領了 Neukölln、Kreuzberg、Tempelhof-Schöneberg、Steglitz-Zehlendorf。
英國佔領了 Mitte、Charlottenburg-Wilmersdorf、Spandau。
法國占領了 Reinickendorf 和 Wedding。

在西方國家的佔領下,多數早期的Altbau建築都被完好的保留,這邊也多住著中產階級,以及政治人物、高級知識份子。
中產階級跟學生,為什麼總是處於對立的狀態呢?相信大家都有讀過關於中國,毛澤東進行的反右運動、文化大革命。西方學生們多在18歲時離開家中,前往另一個城市讀書,然而在同儕朝夕相處之下,加上沒有父母的叨念,年輕人開始有了反叛的思想,還有渴望自由、享受被肯定的感覺。

然而什麼是年輕人眼中的自由呢?這包括自由藝術(street style、塗鴉、刺青)、反制度(法律、受僱工作)、反資本主義(也算是自己沒有辦法賺錢而產生的嫉妒)、女權強盛(反傳統觀念),而這些反抗的力量便是破壞這些體制。於是我們看到的東柏林區,有許多破壞的痕跡,以及到處充滿街頭塗鴉藝術,還有許多酒鬼、重度吸毒者。

所以在東柏林,你幾乎看不到穿15公分高跟鞋、拿LV包、身穿緊身窄裙、露半球的金髮俄羅斯辣妹(被物化的女性象徵),更多的是刺滿刺青、穿著骯髒球鞋、勃肯鞋、不穿內衣、ㄧ手拿啤酒、一手拿菸、大白天坐在路邊、頭髮染成各種顏色的男男女女。

這樣的光景,當然讓有錢人和年輕人的鴻溝越來越大,於是在柏林的區域性也越來越明顯,例如在Wannsee, Zehlendorf 仍非常地純樸自然,更像於南德。德國的另一個城市漢堡,也有著和柏林非常類似的特徵。

Blick x Kultur 論文化。 #berlin #freiheit #東德 #德國 #柏林 #自由 #藝術 #學生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一個人,不代表身邊都沒有人陪伴,一個人的故事,是與自己的相處故事。
View all posts